今天的教育單元,邀請好久不見的蔡淇華老師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 時報出版。師鐸獎得主蔡淇華老師這本新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將「作文書」與「文學書」熔於一爐。「作文」與「文學」乍看扞格,然而作文系出散文,因考場而生,以明志為氣,取邏輯為骨,納詩質為魂,與文學脈絡,處處可尋。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r57RhbuiJiY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師鐸獎得主蔡淇華老師這本新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將「作文書」與「文學書」熔於一爐。「作文」與「文學」乍看扞格,然而作文系出散文,因考場而生,以明志為氣,取邏輯為骨,納詩質為魂,與文學脈絡,處處可尋。
本書分為「升學作文」、「文學創作」、「文字運用」等三大部分,大膽架構一個學習寫作的藍圖,就是將「升學作文」的基本美學,嫁接到更深層的新詩、散文、小說、作詞等「文學創作」,甚至到職場後,可以串聯到實用的文案、下標、作詞等「文字運用」。
期待這本書的生成,能成為島嶼寫作教育的一塊基石,來日文字築城,創新之邦,江山可待!
◎作者介紹:蔡淇華
1966年生,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高中教師。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
出版著作:《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一萬小時的工程:隱形的天才》、《寫給年輕:野百合父親寫給太陽花女兒的40封信》、《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學習,玩真的》、《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
蔡淇華簡介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天(8/5)中午12:00,《踢批批開講 Live》準時登場,午間時光,歡迎一起和我們聊聊重大時事!
明天的直播中,我們要來聊聊…
-
🤔 疫情衝擊名店同"倒"一命 蔡政府堅持發振興五倍券...沒紓困何來振興?
本土疫情衝擊民生經濟,不少名店都不敵疫情吹起熄燈號,就在民眾急需紓困的時刻,卻傳出行政院預估花費1100億元推出「振興五倍券」來振興經濟,面對高達7成民意希望發現金好讓大家過日子,蔡政府卻只擔心人民會「存錢不花」?
-
🤔 高端疫苗 “無保護力數據” 陳時中認了 “沒做三期”...全民當三期白老鼠?
疾管署在官網放上高端疫苗簡介,相較於AZ、BNT、莫德納,唯獨高端沒有保護力數據,陳時中部長也坦言「沒做三期試驗所以沒有保護力資料」,但一支保護力未明的疫苗,真的能打在國人身上?
-
🤔 民眾黨誤用新華社照片...遭鋪天蓋地抹紅! 那些同樣舔中的民進黨員們...
民眾黨日前在恭賀國手李智凱奪下銀牌時誤用中國官媒照片,雖然小編立刻道歉,綠營側翼仍見獵心喜,不斷抹紅民眾黨「社群外包給中國」。但說起「中國製造」,民進黨從總統、市長到立委也不遑多讓,怎麼民進黨用就是正常,別人用就是中共同路人?
-
每週四中午12:00,鎖定民眾之聲Youtube頻道,一起跟著「踢批批開講 Live」現場直播,一起踢政客、批政治、批時事!
明天開講陣容有:
🗣楊寶楨 Christina(主持人)
🗣立法委員/邱臣遠
🗣資深媒體人/黃暐瀚
🗣民眾黨新泰五林區主任/燈燈姐 陳安淇
想看更多踢批批開講,請手刀訂閱民眾之聲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6udSKP
蔡淇華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球發炎記◎陳克華
像一顆充血的眼球
當我回望地球
有一群瘦瘦的北極熊抱著細小的浮冰,在游泳......
文明走到這裡了
我舔著手中快溶化的冰淇淋
一邊想起得乾眼球的
火星與金星......
──2008.9.3
--
◎作者簡介
男,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生於台灣花蓮,祖籍山東省汶上縣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個人網站:桂冠與蛇杖
http://www.thinkerstar.com.tw/kc/index-c.html
--
◎小編旭鈞賞析
「文明走到這裡了。」
本詩第二節開頭直指文明的前沿地帶,而文明(civilization)就其系譜意義,是civillis與公民化,現用以描述特定社會樣態與體系。「走到這裡」,似乎很單純只是「走到這裡」,像是里程碑,也可能是末日。「走到這裡」究竟意味著什麼?「這裡」指涉著某種當下的時間與境況,而末日似乎也在此出現,如同〈啟示錄〉大力天使所頒布:「不再有時日了。」值此末世,敘事者「舔著快融化的冰淇淋」,想起另外兩顆行星。然而,這段透露的卻是一種悠哉:本詩首節藉由北極熊的危機提示了緊急性,文明又「走到這裡了」,甚至連冰淇淋也快融化。然而,「我」還是舔著冰淇淋,想著其他的星球。面對末日與剩餘的時間,「我」是悠哉的,彷彿一點都不緊急。為什麼呢?
答案在首節。這是一個「回望地球」的「我」,在末日被宣布以後,開啟有距離的觀看。相較其他知覺(尤其觸覺),視覺常被描述為安全、有距離、彰顯主體性的。這讓我們意識到,「我」與這場末日是如何事不關己。「眼球」同時是星球,也是出離地球的「我」,提示行星間的共通性,並藉由其他無法成為「家」的星球,提示地球的命運也不過如此爾爾。如果沒有「北極熊」與「乾眼症」,本詩不一定能被讀出生態末日的意義。生態(ecology)與經濟(economy)其實有著相近的語源,Οικοθ(oikos),都有「家」的含義[1]。然而,對於「我」而言,無須持家,而地球之所為可為某些物種的「家」,也不過因為水。但水將覆滅一切。
這種悠哉與觀看,消解了人類。讀者一方面相信主述者有某種人格,令一方面卻又發現他的種種超越已經脫出人的範疇,甚至是「上帝視角」,時間不再重要,末日也不再重要。這樣的視角對凡人而言,是恐怖而不可想像的。這種恐怖也能被讀作示警——詩人開始思考末日的世界,並透過超凡入聖的眼球,提示各位:這種悠哉與不在乎,不是凡人能有的處境。凡人會死。
以「生態」為關鍵字閱讀這首詩,除了能留意其「家」的意涵外,也能從「家」讀出弦外音:如果生態其實指涉的是家,且經濟(oiko-nomie)初始指涉著持家之學[2],如果種種開發與耗用是以經濟為名,則持家之學,也是毀家之學。北極熊承擔著與眼球不一樣的風險,地球上的一切分配本就不均等。然而,就算彷彿「不在同一個星球上」,凡人也沒有出離地球、在太空中當一顆「充血的眼球」的能耐與權力。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pixabay
--
附註:
[1]張君玫。2020。〈弁言:人類世的多樣性政治〉。《中外文學》49:7-12。
[2]Carl Schmitt。2020。〈Nomos〉。譯:蔡慶樺。《疆界、主權、法》。主編:林淑芬。新竹:交通大學。
#生態詩 #陳克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30.html
蔡淇華簡介 在 蔡淇華隨筆 的推薦與評價
講者簡介: 蔡淇華,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 現任高中教師。 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