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陳嘉惠
#張筱萍
抽中《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乙本,請於2021年4月21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以利書籍寄送,沒有抽到的讀者記得趕快去買一本來修練,好好投資跟青春期孩子倒數計時的相處時光唷!
跟青春期孩子發生衝突,父母要有停損的能力與智慧
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挑戰與關卡需要突破,最難的關卡,莫過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
青少年是一群很有趣的生物,想要別人尊重他們,但他們卻常常目中無人,不但不把父母、師長看在眼裡,還常常出言挑釁,找碴,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那群總是不受控制的青少年,像個大人呢?解答就是,把他「當成大人看待」,同時要準確的傳達你的愛。
長子在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出現言語上的衝撞,起初被他的暴衝嚇到靜默的我,在跑到圖書館大量閱讀後,知道孩子開始出現青春期的現象,我為自己訂了一個底線,不管孩子如何衝撞,我都不能傷害孩子,要有停損的能力。
在長子小六的時候,我們又有強烈的言語交鋒之後,長子生氣的說:「我要出去走走!」那時晚上八點多,你問放一個怒氣沖沖的孩子出門我不擔心嗎?我當然有一點擔心,但我對他有更多的信心,我相信他會照顧好自己,我跟他說:「注意安全,媽媽在家等你回來!」大概過了四十幾分鐘後他回家了!張揚在臉上的乖戾之氣已化為柔和,我只說:「歡迎你回家!」
過了幾天,長子說那晚他騎單車騎到了上美語課的地方,一路上風吹的涼涼的,很舒服,想到我們常常一起騎單車,又想到媽媽在家等他,他就趕快回家了!
青春期的孩子確實很難搞,但如果他跟父母之間的愛一直在交流與互動,即便他偶爾會暴衝、會當機、會跳針、會失控,只要父母夠穩定,孩子都可以安定下來。
最近在看彭菊仙老師《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一書,其中提到她家小子讓她氣得想跟孩子冷戰,最後卻藉由走路消弭憤怒而改變戰略而收服孩子的故事,讓我讀著讀著流下了眼淚,因為親子真的只有在愛裡,才可以看見彼此的付出與懂得珍惜。因為愛,不是爭輸贏,不是爭一口氣,而是讓彼此之間的愛可以傳達與延續,在愛裡面,懂得放軟認輸才可能贏,爭著想贏卻往往輸得更慘。
在孩子青春期時,父母常常要演很大,幼子在小五時,情緒暴衝的更勝過哥哥,有一次他吶喊著:「妳明明就很生氣,妳為什麼不生氣?」我刻意壓低音量跟他說:「因為我要讓你看看,媽媽如何在很生氣的時候,還是可以控制住自己,不打你、不罵你、不傷害你。」雖然那樣的壓抑,不知道死了多少細胞,但我讓衝突平息,也不用花更多時間善後,幼子在日後真的也比較收斂脾氣,那一場戲,演得雖然痛苦,但演出的投資報酬率卻很高。
教養孩子就像是在騎單車,為了保持平衡,我們必須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學習,學習該演則演、該放則放,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彈性的人,也擁有更棒、更美妙的親子關係。
這些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心歷路程,都跟菊仙老師《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覺得還是好難,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跟你家的青春期孩子相處,又好想跟他們維持相愛的關係,那就買一本《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來好好修練。
書中更有關於青春期孩子該如何使用3C產品和談戀愛的精闢見解。
這次#天下文化,提供二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學習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4月18日24:00時止
#2021年4月19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4月21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
#得獎者書籍會由#天下文化一併寄出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3e6epy
始終相信人是一個能量場,雖然愛的能量無限,但可以給愛的時間卻有限,要好好的去愛與感受愛,特別是當孩子在青春期的階段。如果父母給錯愛的方式,那會造成雙害,不但帶著傷的孩子會急著想離開,滿心傷痕的父母也會心懷怨懟,和不趁著孩子要離巢的前夕,好好修練父母的能力與智慧,讓孩子帶上你的愛與祝福,展翅高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寧做小生意不批貨 西灣河老麵廠誓保質素:要維持客源唔可以偷工減料(足本版): http://bit.ly/2RvZvhl 山竹走了,香港仍然颳大風;股市不能停,搵路趕返工,賺錢「重要」過天災。西灣河有間老麵廠叫春記,口碑載道,老闆偏偏將生意愈縮愈小,每日打麵兩三種,只做零售,門市中午12點就拉閘...
我回來了歡迎回家前傳 在 喪彪 ‧ 柳飄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不要讓家裡的老人小孩玩抖音》
去年我們買車之前,請老劉的一個比較懂車的朋友陪他一起去專賣店看車。因為那時候我正好要在家寫稿,所以老劉的朋友就把他小學三、四年級的女兒放在我們家。他女兒見過我幾次,但都是在外面,每次都跟我玩得很開心。畢竟我也是做了九年兒童志工的老司機了,搞定這些小屁孩對我來說還不是太難。
那天他女兒來我們家前,我就準備好一堆手作材料、畫具,打算跟他女兒一起玩。結果誰知道他爸把她送到我們家之後,丟了一台她平常在玩的ipad給她。
然後她的眼睛就再也沒離開過ipad。
好幾次我讓她放下ipad來陪我畫畫,她很敷衍的陪我畫了兩下,就又拿起ipad繼續玩。我想說好吧那融入她吧,看看現在的小孩都在玩什麼遊戲,結果她不是在玩遊戲,而是在刷抖音。
「這是什麼?這很好玩嗎?」我問小孩。
「第五人格啊!很好玩!」小孩刷的都是第五人格手遊的剪輯影片,看得不亦樂乎,渾然忘我。
過沒一會,我發現她在打字聊天了。
我這才驚訝的發現,抖音裡面原來有私訊聊天的功能。雖然我曾經安裝過抖音,但當時那也只是因為工作需求,工作結束我就直接刪掉了,根本也沒多去了解裡面有些什麼功能。所以我一直以為抖音不過就是短影片平台,你只能在上面看看一些腦殘影片而已。
結果不是,因為我親眼看見她在聊天,而且是跟陌生人聊天。
「他是誰啊?你們在聊什麼?」我故意湊近了問。
「我們在說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孩興奮的用屁股在沙發上下跳。
「你們認識嗎?他是你同學嗎?」我又不死心追問。
「他不是我同學,我不認識他,他有很多遊戲的視頻。」小孩繼續打字跟這位她不認識的人聊天。她打了好多「喵喵喵喵喵喵」給對方。
然後我瞄到對方之前傳來過一則聊天內容是:
「我可以教你玩遊戲。」
看到這句,我全身汗毛都豎起。我無法形容當時內心有多恐懼。腦海裡浮現的是電視新聞上,少女被網友拐騙的畫面。
等老劉回來之後,我沒有當面跟他朋友說,而是把這現象告訴老劉,請他去跟他朋友說,並且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結果他朋友回說,女兒就是學她媽的,她媽每天回家就躺在沙發上刷抖音。
身為朋友,最多也只能做到這了。畢竟那不是我女兒,我實在沒有資格去管教。
但若是你以為我大驚小怪,那你就錯了。
近期一則駭人聽聞的新聞在大陸炸鍋。一個黑龍江的中年人在Twitter上長期發佈他的「包養日記」,這些包養的對象大多都是未成年女孩,但其中也有未成年男孩。而且數量非常之多,在Twitter上發佈的照片也都相當不堪入目。
後來大陸警方循線追查,發現他們甚至有上百人的戀童癖群組,互相分享戰績及訊息、價碼,以得到同好們的「羨慕」為榮耀。裡面的照片是這些未成年男女、兒童的不堪畫面。這些孩子被變態們予取予求、任其擺佈,最後換來的是金錢、物質上的彌補。
而這些變態、有心人士的下手管道之一,就是抖音。
當然抖音上的社會問題還不止小孩。
近期一個六十歲的大陸婦人吵著要跟她的家庭決裂,因為她跟明星靳東相愛了,她要離開家去找靳東。記者專門到她家採訪她,訪問她跟靳東的詳細相愛過程,結果發現她從頭到尾戀愛的對象,只是抖音上的一段段有靳東的影片。
抖音上有許多不肖人士,會剪輯明星的各種影片,然後另外配上旁白,「姊姊你好嗎?你今天開心嗎?弟弟來看你了」「姊姊,弟弟很想你,你為什麼不理我?」,然後私聊那些按讚、留言的大姊們(大多都是老人),以明星的身分來跟她們聊天、賣東西。
這樣的「假明星」帳號非常多,而且每一個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粉絲。這些吸飽了粉絲的假帳號在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賣給電商,然後這些電商就可以對粉絲們進行無止境的推銷。
新聞一出,產生非常大的共鳴,因為很多人家裡的老人都中了這樣的招,鬧得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老人因為在家寂寞,玩了抖音發現有人跟他聊天、關心他,漸漸就沉迷了進去,產生了「鍾情妄想症」,紛紛以為影片裡的明星正在跟他談戀愛,並且拿出大把的積蓄去買假明星推銷的東西。
可是投訴抖音也沒有效果,甚至有人質疑為什麼篩選關鍵字非常敏感的抖音,沒辦法迅速封閉這些「假明星」帳號?
網友們推測唯一的原因就是,這些假明星帳號、不肖電商所銷售的金額,抖音都能夠抽成。
不可否認,「抖音」是一項很成功的商業項目。它的崛起不僅僅是席捲了中國,它的風潮甚至是席捲了全球。只要打開一個小小的app,就能有聲光音效十足的短影片可以欣賞;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快速與發佈者建立起關係與信任。
對我們這些有判斷能力的成年人來說,它不過就是一種紓解壓力的工具,(當然我覺得是很沒有營養很腦殘的工具),但對小孩來說,它就是一座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之一。走進這個新世界,他們很有可能會被上面的影片所傳遞的價值觀給影響,畢竟這個世界裡的東西,比學校老師、囉嗦的爸媽所帶給他的東西,還要精采有趣多了。
所以,請不要讓家裡的老人小孩玩抖音,更不要用自身做這樣的示範。多用點時間去陪伴他們、了解他們,好過最後產生了這些社會問題,而後悔莫及。
#歡迎分享轉發不用特地問我了
#其實任何平台都是但抖音真的比較嚴重
我回來了歡迎回家前傳 在 Hush & Shout x Studio in Seou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真的想要大聲的稱讚這次回來臺灣 隔離的種種,
都讓我太感動了。
- - -
首先是一下飛機在閘口協助大家的人員
很多人員就算年紀比較大
也都很認真的用英文協助不懂中文的人幫他們手機定位
就算知道我是臺灣人 我看得懂中文的看板
還是很貼心的帶我一步一步設置好
設置好之後 跟我說
「好了 你可以過去了 辛苦你了 歡迎回家」
我聽到歡迎回家這句話的時候
眼角真的泛淚了。
- - -
然後我走出去出境大廳要等過馬路去坐防疫計程車的時候
年輕的女保安親切的跟我說
「稍等一下紅燈喔 不會很久」
我心想
在路口等紅燈很正常啊 竟然還溫柔的特地告訴我
- - -
上防疫計程車前
全身和行李都噴酒精
上了計程車
有水 有手機充電器
還提醒我上廁所要提前說因為要特殊安排
*臺灣防疫計程車 桃園機場到高雄只要$2660*
跳錶一萬多 扣掉$2660後 政府補助計程車司機
我跟司機聊天 問他們排班會不會同僚之間不開心搶客人之類的 (因為司機都喜歡載遠程的)
他說 不會 反正就照排
他也是等了一天多才載到我一個客人 大家都一樣辛苦。
- - -
隔離第一天
負責我的幹事就打電話來關心我了
很細心的跟我解釋所有的事情
然後因為我的手機信號故障
系統一直通報給警察
導致警察要一直來我家確認我是不是真的在家
我跟幹事反應
他馬上就幫我處理了 (晚上9:30! 訊息秒讀! 電話秒接)
然後他知道我獨自隔離 一直擔心我沒東西吃
我跟他說
我吃得很飽不用擔心
他還是幫我申請了防疫包
申請之前傳了防疫包的清單給我
問我這樣夠不夠吃😂😂
禮拜一還會幫我送防疫手機過來
** 新增 **
禮拜六一早收到某單位打電話來問我需不需要送餐服務
因為我是獨居 政府有免費的人會送餐
真的太好了吧😭😭😭
- - -
隔離生活
除了不能出門 (但我在高雄本來也就不常出門)
其它都非常開心
很適合我這個小廢物
因為周邊的人都會不停的餵食我
我根本不用擔心肚子餓了要自己出去找吃的☺️
- - -
患難見真情
應該就是這樣吧
見識到了臺灣人的善良
見識到了政府對防疫的重視度
見識到了在臺灣的人權
見識到了周圍的人都很擔心我餓我無聊
- - -
在很多的環節裡面
我都感受到了溫暖。
溫暖這種東西就是人的素養
沒辦法硬塞給誰
因為政府可以給出防疫SOP
可是沒辦法硬性規定每個人員說 「遇到臺灣人要告訴他們歡迎回家」
但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讓我覺得 非常非常非常感動
原來我不是麻煩鬼 我是被歡迎回家的。
- - -
「 Kindness is greatness 」
願大家都能做一位善良又溫暖的人
因為善良是一種選擇
所以更難得
❤️
我回來了歡迎回家前傳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寧做小生意不批貨 西灣河老麵廠誓保質素:要維持客源唔可以偷工減料(足本版): http://bit.ly/2RvZvhl
山竹走了,香港仍然颳大風;股市不能停,搵路趕返工,賺錢「重要」過天災。西灣河有間老麵廠叫春記,口碑載道,老闆偏偏將生意愈縮愈小,每日打麵兩三種,只做零售,門市中午12點就拉閘。
行家笑春記人懶不進取;「咁辛苦做咩啫?第一,交畀人嘅貨價可能係現在賣嘅三分二;仲有,我質量可以提升多啲,做好啲;如果交畀人要淋淋聲做完淋淋聲起貨。」第二代掌門五哥樊容強心水清,腆着大肚腩哈哈哈,十足一尊笑佛。
「禾稈冚珍珠!」慕名首次來到春記麵廠的人,可能有此一嘆。幾百呎小廠躲在靜靜的興民街,附近佔了一半是車房;門面殘舊,小趟門僅夠一人通過。但見不時有客擠進來五包十包的買麵:四位老太太似小學生在起哄,「我哋平日帶車仔嚟;今日無準備,行到呢頭又忍唔住。」金蘭姊妹分別住北角、將軍澳、何文田和元朗,你買我又買。有靚女長居法國,離港之前來買麵,他朝解鄉愁。
曾經有個在美國開旅行社的熟客,叫春記做一個貨櫃的麵,拍心口有本事賣晒。「一個貨櫃?我一年都做唔到喇!一個星期我都只係做幾百斤麵。一包麵粉50磅,一個貨櫃放麵粉800包,放幾多麵我就唔知。」五哥耍手擰頭笑騎騎。
時間 磨出來的細緻
春記貨種不多,蝦子、瑤柱、魚蓉……乾麵類六七款,濕的有生麵(雲吞麵)、上海麵、雲吞皮等,每日只做兩三款補貨。五哥指出,每星期做三兩包麵粉的生麵、三兩包麵粉的上海麵,蝦子麵做到七八包麵粉,「如果你唔係自己鋪,咁樣根本唔夠皮。」
雖然貨量少,他依舊每朝凌晨五點回來打麵。為何不多睡兩句鐘才開工?「麵呢,做嘅時候要等佢(成分)去混和,我哋行內叫做『行吓佢』,放一放先轆,放一放先執,咁係最好嘅。」他晨早打好麵,弟弟樊容坤(七哥)七點多現身,順道速遞早餐,去門市開檔回來正好執麵。
身處橫街,門面欠奉,七哥明言全靠「老主顧」支持,「人哋話你嘅麵好食,證明你嘅出品受人欣賞。(做麵)回報你嘅,唔係一包麵嘅價錢。」七哥滿足道。
五哥強調:「維持到客源,就係不偷工減料。就算有靚材料,你偷咗工都一樣死。」譬如他做掛麵,人家「夾」麵一次、轆(壓)兩次;他就夾兩次,轆四次五次六次,「如果一次過壓得夠薄,條麵唔好食嘅。轆多一兩次,麵會滑溜啲。」慢工不一定出細貨,但要細貨,不得不磨時間。當中沒秘訣,行家也知,但知不等於做,尤其趕急大量出貨的。「我不是經常做,時間耐啲,無問題,慢慢做。」工序在意,客人評價五哥一樣在乎:「你賣一樣嘢出去,個客返嚟一句說話:你啲麵唔得噃上次咁樣,你就成晚瞓唔着。」
機器 取代不了經驗
有50年,春記都用蒸籠明火蒸麵、焗麵。大約十年前傳出發展商意欲收購興民街的舊樓,所以兩兄弟一直沒有更改生產設備;然而,五年前去到討價還價的階段,收購重建無疾而終。兩年前,乘着配合屋宇署的要求,他們花了三四十萬重新鋪水鋪電,廚房改了電的蒸櫃和焗爐,走進「現代化」。
「現在蒸一車麵23分鐘。以前朝早蒸到夜晚五點,執一次麵就要去蒸,之後要焗,將啲麵調嚟調去,一日搬到黑。」五哥說。
那次大裝修,舊物只剩一紮古董竹片,父親用過,今天韌性依然,好晾掛麵。竹昇和蒸籠都沒留下來,倒是夾麵機壓麵機從父親年代服役至今,一開動就嚓嚓投訴,零件換了好幾次,就是捨不得丟掉換上先進的。
機器省了力氣,但做麵仍要靠經驗,例如大部分麵款都要落鹼水,多少有別,醒鹼時間也不同,五哥製作七哥出貨都了然於胸。水分也要掌握得好,例如做掛麵只有麵粉和水,太濕麵不好吃;太硬,麵就易斷易碎。所以,打麵前,要磅準水量,「如果你斷估倒水下去,多時加粉,少時又加水,加來加去,打麵桶愈打愈熱,麵就放唔耐。」
打瑤柱麵剛相反,成分有瑤柱汁、瑤柱蓉、蛋、麵粉、鹼水等比較複雜,最初未知濕度硬度,所以要慢慢加水,一邊打麵一邊去用指頭感受判斷,「倒水太多就死喇,你再加麵粉就稀釋咗裏面嘅材料,瑤柱味淡口咗。」
蝦子麵瑤柱麵比較受歡迎,他們每個星期都做;但掛麵就得看天時,「如果大北風嘅時候做,呢刻掛上去已經攣晒,賣相唔好;如果南風天,掛兩三日都唔乾又驚佢發毛。」打麵,並沒有一條方程式,唯有歲月造就的敏銳。
追數慘過借
春記在1965年由父親樊春創辦,1975年前搬來現址,一度是東區雲吞麵鋪、酒樓的供麵大戶,遠至灣仔也交貨;單是打麵師傅就請了五六個。五哥有八兄弟妹,除了萬千寵愛的小妹,七兄弟自小就在麵廠幫手,但繼承衣缽的只有老五和孿生細佬老六以及老七。「中學讀唔到書就跟老竇做囉!」五哥笑。
「老竇等師傅收工就教我哋坐竹昇、打麵。」七哥邊說邊回味怎樣將一塊厚厚的麵糰「坐」成薄得透光的雲吞皮。
97年老六移民波士頓,老師傅一個個告老還鄉,最後只剩下五哥和七哥兩個人。五哥回憶:「以前做生意比較困難,人哋幫襯你係好事,但數期長,周轉比較困難,你要找數畀人,夥計又要出糧。後期都係唔好喇,索性做少啲。」
「追數慘過借!」七哥搭訕。
98年五哥正式接手後,只交貨給準時出數的兩三家;四年前乾脆停止做批發,「自己賣算數」。門市就在百步之遙的西灣河市政大廈,正午12點便收鋪,客人要買麵就得移步興民街麵廠。「下晝唔開檔,因為粉麵客人通常上晝買,夜晚食飯煮餸;下晝生意額都唔夠請一個女工睇檔。」七哥道來原委。
簡單 也美
兄弟倆只差兩歲,五哥滿頭灰白,七哥無染髮也烏卒卒,完全不似59歲。
「佢以前多嘢諗。」哥哥是麵廠持牌人,打頭陣,傷腦筋。哥看弟「漏氣」,弟看哥「心急」;不過二人拍檔幾十年,早明白「如果人似我除非兩個我」,「一人少句就無事。記住,你一嗌交就散檔。」五哥笑得瞇起眼。兩兄弟都是健談之人,可是在麵廠各有專注,大多靜靜地做,任由收音機大聲播。
「我14歲開始做,現在兩個膝頭痛,痛咗幾年啦。」61歲的五哥看了醫生,說是勞損。幾十年來他日日搬麵粉、抬又濕又重麵糰走來走去,不離開崗位關節炎難緩解。七哥一樣腳痛,因為「坐喺度執唔到麵」,每日執麵,一站就是七句鐘。
「我希望65歲可以退休。」哥說。「佢四年後退休我都要退,一個左手一個右手,佢做前半部,我做後半部。」弟應。麵廠少一人都不能運作。
春記有歷史有口碑,可產量少。行家都說他兩兄弟懶,不思進取。七哥一笑置之:「錢,使到嘅就係你嘅財產;你唔用嘅就係你嘅遺產。搵到兩餐,唔係夠囉!」收工和朋友打一場波,或者在家搞吓電腦又一個晚上。
五哥點頭同意:「以前做批發一年最多休兩日,現在可以休十日八日。」自給自足,沒有交貨壓力,他整個人輕鬆了,回家飲杯冰凍啤酒,睇日劇、藍光影碟,有時煎一塊靚牛扒,已經樂透。
開心,可以好簡單。
採訪:韓潔瑤 拍攝:梁偉德
春記食品製麵廠
門市地址:西灣河市政大廈一樓D126號鋪
麵廠地址:筲箕灣興民街30號
電話:2560 5144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