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教授的鍵盤殺人
#高虹安指導教授反駁翁達瑞言論不實
#虛擬與現實到底哪一個才是地獄
在網路世界,許多人選擇用匿名或假帳號來黑化別人或造謠,就是因為這些人最在乎別人的評價,害怕他人會指責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匿名者的地獄就在自己心中,根本與他人無關。 長期用匿名造謠毀滅他人人格的「翁達瑞」們,其實才是 #最沒自信最害怕被批評的 #心裡有鬼的地獄求生者。
#高虹安博士學位指導教授已釋疑
自稱為「美國大學教授」的臉書帳號「翁達瑞」日前發文,因為在指導教授李傑的學術履歷(CV)上,找不到高虹安的名字,直指「李傑不承認有高虹安這個博士生」,「高虹安委員被自己的指導教授李傑除名」。
👉昨日指導教授李傑聲明,對於他以前指導過的博士生高虹安被質疑,他相當訝異、沮喪。高虹安2018年拿到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歷是無庸置疑的,很容易就可以在大學系統裡查詢到相關資訊。不但論文在Google學術搜尋中被高度引用,學術著作在網路上也都可以找到,學經歷完全經得起考驗。李傑老師也說,沒列入高虹安是個疏忽,由於更新不完整的緣故,有幾個學生都不在名單上。
👉對於所有的謠言,高虹安委員的指導教授都已發聲證明釋疑,這位匿名的翁教授至今未回應也未更正錯誤,造謠生事又不道歉,自稱「美國大學教授」的翁達瑞真的有資格為人師表嗎? 這是一個自稱國際教授的自我要求嗎?
#號稱留美學者的翁達瑞被PTT高手起底
挺綠網紅「翁達瑞」攻擊高虹安學歷卻遭打臉,反讓自己身分成為焦點。PTT網友根據翁達瑞過去在臉書透露的各種資料,再加上彭文正博士的資訊,組合出自稱「美國大學教授」的翁達瑞,極可能是一位親綠的陳姓教授的匿名帳號,此刻也正在中國暨南大學任教。 網友質疑,如果為真,翁臉書文章挺綠人卻在中國任教,難怪打死不敢公布本名。
#虛擬與現實到底哪一個才是地獄
我記得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和幾個要好的同學討論過網路搜尋的弔詭問題。用網路搜尋資料很方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幾乎沒有什麼資料搜尋不到,能將人類的歷史留在雲端。但反過來說,在歷史長流中,如果出現某些極端分子:比如富有而瘋狂的野心家;憤世嫉俗的高手駭客;或是能夠動用國家機器掌控言論自由的極權政府…等。 #有辦法全面性的造假資訊, 網路搜尋的知識就不見得全為真!
「匿名者翁達瑞們」的造謠事件無論在現在或未來都不可能停止,沒有人可以忽視鍵盤殺人的罪惡,最終審判的結果也和他人無關。
感謝在虛擬世界裡一直關注著的所有人,感謝你願意花時間精力,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之餘,如此在意。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一樣歡迎你的批評指教。但對於某些收錢辦事的網軍,專po西瓜、釋迦的水果軍,不想看文章只想做業績的1450,#你問我的問題我不見得會有答案, #因為那是你的問題而不是我的問題。虛擬與現實到底哪一個才是地獄,答案很清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TSmag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題目:權威性人格 和 獎勵性與懲罰性權威人士 如何分辯真權威與假權威,第二部份會帶出 權威人士 原來也有好幾種: 其中有 獎勵性 和 懲罰性 兩種完全不同的權威人士,而人們面對住這兩種人的時候的心理狀態又會是怎樣。 權威崇拜者:高度服從傳統的權威規範、缺乏自省能力、容易迷信、固執、思考方式刻板、...
「憤世嫉俗人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Re: [煩惱]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個性? - 看板humanity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經常憤世嫉俗的人今天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吳淡如】賴佩霞轉念的力量放過自己讓愛發生!憤世嫉俗的人 ...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反社會人格障礙測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反社會人格障礙測試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人格 在 關於我| Zrn Code = 為了夢想、永不停歇 的評價
憤世嫉俗人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情侶不了解對方就稀裡糊塗的在一起,最終因了解而分開。
但如果你先認識對方一陣子,了解她/他的個性、他的脾氣、情緒、他的喜怒哀樂或是生活習性;
認識他對社會議題、宗教的看法、政治傾向、事物喜好...他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是用什麼情緒、方式處理事情,這些都展現她/他的三觀。
很多人認為對方喜歡什麼、有什麼政治立場,或是愛看什麼書、頻道...和我有什麼關係,
但這些都是看出他從原生家庭背景文化,一直到出社會後的人格發展,而演變的喜好、價值觀...
有些人就是喜歡看沒有營養的頻道、影片、花時間打遊戲....那他做出來的東西,就會和那些頻率很像,因為那是他追隨、效仿的事物。
甚至有些人憤世嫉俗批評社會、宗教、政治、教育、開假帳號攻擊別人...這些也是他的思想、人品、心理狀態的呈現。
一個人的互相了解,需要花時間相處,要可以彼此接納,那麼當決定了這段關係,你才能很委身,才不會因了解而分開,
確定了她/他會是你想走在一起的人,在交往會比較不會因為一些「感覺」或「行為」,而受影響,因為你在認識他的過程當中,已經成熟的評估中了解這個人,並不是「一時興起」。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靈魂伴侶。
#歡迎分享
#當你優秀你可以不降低標準
#不將就一段感情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唯有自己強大才能遇見卓越的人
憤世嫉俗人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衛芬奇的《曼克》:夫妻外遇跟愛與不愛,不見得完全相關】
到現在還在沈醉在看完《#曼克》的震撼,為了怕忘記,我必須手機記下來。
《曼克》有很多值得切的角度,好萊塢官商勾結的腐敗、電影業操縱假新聞的不堪、女明星與顯貴難解的情愫、曼克理想主義的悲劇英雄征途,每個角度值得拉篇探討。
建議大家一定要去 #Netflix 朝聖,你會對大衛芬奇的敘事深深嘆服。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黑白片,大衛芬奇沒有浪費任何一個角色,僅靠自然無痕的對白與細微動作和眼神,就交代他們的行為動機。
不過《曼克》諸多角色中,讓我印象最難忘的,竟然是男主角曼克和結婚 20 年的妻子「莎拉」的關係。
而且這個莎拉,她其實不是女主角。
-
我是愛女人的,看影劇觀察最細微的都是女人。
我喜歡阿曼達塞佛瑞飾演的女明星「瑪麗恩」的浪漫天真與裹藏在內心的不自信。但是,我完全理解「莎拉」這個家庭主婦的角色,且深深被她感動。
莎拉,曼克都叫她「可憐的莎拉」。
出於對自己的絕對清醒,曼克明白自己酗酒成癮、衝動易怒、一天到晚精神出軌的糟糕性格,妻子跟著自己就是吃苦。
身為一個「照理說很懂人性」的編劇,曼克卻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莎拉就是死都不離開自己?為什麼她完全沒想過放棄自己?其實不理解的又何止是曼克,外人也是不理解。
曼克問過好幾次莎拉:「妳為什麼愛我?」
關於「妳為什麼愛我?」這個疑惑,在曼克完成經典神片《大國民》劇本、窮困潦倒之際時,莎拉終於告訴他答案。
-
莎拉語帶憤怒地向曼克吐實,說這段 20 年的婚姻生活「一點都不無聊」,因為她時不時得面對曼克的好賭、出軌和酗酒成癮,且他還是個失職的爸爸。
然而,關鍵是莎拉的最後一句話。
她說:「但是奉獻這麼多後,我還是想知道故事最後的結局。」
莎拉這句台詞可以被解讀為兩層意思。
第一種意思,就是老娘都為這段婚姻犧牲這麼多、前半生梭哈,我真心想知道我的下場是不是真有這麼慘。
照理說這種心態都有不甘心成份,可是我並不認為「不甘心」是莎拉對於這段婚姻的全部想法。
莎拉的心聲,我比較傾向是第二種意思,即是她早就曉得丈夫對外看似憤世嫉俗的背後,是他不願意隨著鄉愿的好萊塢電影圈起舞。
莎拉就是欣賞曼克這份難得的善良,也很想見證丈夫的這個善良,能否讓他真正戰勝影壇扭曲的體制;她願意為了曼克的無畏與正直,選擇理解與原諒他種種不太符合「好丈夫」定義的特質。
-
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你遇到一個伴侶,對方完全看見你靈魂的本質。
莎拉清楚曼克衝動不羈、不願妥協,因為他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豪俠型人格,她愛的絕對不只是曼克的編劇才華。
莎拉願意陪伴曼克,看看這樣的他能有怎樣的結局,而過程中如她所言,哪怕崩潰,但也是充滿希望。
《曼克》有一幕我超喜歡,是曼克賭輸選戰,人生一夕全毀,他和莎拉隔著舞池對望,莎拉一副「我就知道」的瞭然表情。
接下來,夫妻倆怡然自得地跳起舞。
正因別人不懂你,可是我懂,所以我不會輕易的放開你。
這也呼應莎拉最後對曼克說:「你以後不要再說我是可憐的莎拉了。」
既然心甘情願,談什麼可不可憐?
-
看名人婚姻新聞,網友很喜歡拿自己的心態投射到明星夫婦身上,肆意批判一個藝人願意原諒外遇伴侶的理由,非得就是不甘心或者怕丟臉一樣。
婚姻沒有這麼蒼白。
一對夫妻相守多年,彼此都見過雙方最赤裸醜陋的一面,一個人不可能不曉得身旁伴侶到底是怎樣的德性。
特別是幾十年婚姻,若一方出軌,選擇原諒的另一方不見得代表就是「不清醒」。
接下來我講這句話會有點毀三觀,就是我並不覺得出軌是證明「一個人完全不愛另一個人」的表現,你充其量只能說這段關係嚴重缺乏溝通,但是,一對夫妻到底愛不愛對方,這個問句是無法從「出軌」得到完整答案的。
甚至,有些夫妻會從「外遇」中明白溝通的重要性,外遇倒是變成一種「機會」,讓他們終於正視問題、好好坐下來解決,結果婚姻反而更長久,綜觀娛樂圈,例子比比皆是。
-
不過對我來說,曼克跟莎拉的關係境界是最難得的。
莎拉願意跟隨曼克,到底是在於曼克從來不對她撒謊。他酗酒、外遇、好賭,都是完整敞開在莎拉眼前,而他不屈服電影圈淫威的勇敢和美善也是。
這使得莎拉的選擇,一路是在很清明的狀態下進行。
曼克與莎拉的關係給了我啟發,世界上讓人費疑猜的關係一大堆,但無論什麼關係,其實就是雙方(有時甚至是三方)都說好,願意保持信賴,對身在關係的當事者(們)都誠實,或許才是感情平衡的關鍵吧?
附註:以上言論只是個人想法,如果你有其他不苟同之處,那也是以你為準,大家彼此尊重。
憤世嫉俗人格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題目:權威性人格 和 獎勵性與懲罰性權威人士
如何分辯真權威與假權威,第二部份會帶出 權威人士 原來也有好幾種:
其中有 獎勵性 和 懲罰性 兩種完全不同的權威人士,而人們面對住這兩種人的時候的心理狀態又會是怎樣。
權威崇拜者:高度服從傳統的權威規範、缺乏自省能力、容易迷信、固執、思考方式刻板、憤世嫉俗。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會員計劃」經已開通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cL2Rw4aDHdq9OJ5gO4Ejw/join
只須點擊「加入」->「選擇讚助金額」->按照頁面指示「完成讚助」
假如你曾經因為 我的影片 而得到某些啟發
您的小小心意 將會是本台最巨大的支持
#心理分析 #權威崇拜 #權威

憤世嫉俗人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陣一子我拿到一本書,這一本書的書名叫做《黑暗聖經》。嗯這個書名,真的取得很黑暗。
作者是王鼎鈞先生,這一位作者呢,我想對於一些有一點年紀的朋友,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人生三書」的系列,分別是《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還有《我們現代人》。
他本身可以說是一位散文的大家,那我手上的這一本書呢,事實上是在2018年的9月份出版的。
然後呢,王鼎鈞先生在這一本書的自敘裡面,他寫到這本一書是在西元1989年,距離你聽到這一段的內容,其實是30年前寫成的。
當時他寫完之後沒有出版,然後呢這裡面大部分的文章,也都沒有發表出來。一直到他出版的這個時候,連他自己也懷疑這樣的書,是不是能夠被出版?也有一點猶豫。
然而這一本書,其實承襲了王鼎鈞先生一貫的風格,很犀利的去剖析人性。所以在你拿到這本書,開始閱讀之前;他會叮寧你一句,他說:「如果你買了這本書,千萬別讓你的老闆知道。」
那這一本書,到底剖析了人性的哪些層面?哪些所謂的「黑暗面」,才能夠叫做《黑暗聖經》嘛!
我就跟你分享一個這一本書,一開篇的一個故事。大家來品味一下喔,故事的名字,叫做「祝你生日快樂」。
有一個王子,年滿18歲的那一天,他收到了國王賜給他的生日禮物。這禮物是一個馬車,加上兩匹俊美的小馬。
王子非常喜歡這兩匹馬,上前摸了摸馬、抱了抱馬,甚至於還親吻了馬。然後問國王說:「這兩匹馬叫什麼名字?」
國王告訴他:「這兩匹馬一隻叫做天使,一隻叫做魔鬼。」王子聽完之後笑了,於是呢,他用天使跟魔鬼駕著這一輛馬車。
到了第二年,王子19歲了。他從外面駕車回來,突然有一個想法問他的父王說:「那麼我的馬,為什麼一隻叫做天使,一隻叫做魔鬼呢?」
慈詳的國王溫柔的回答他說:「孩子,你是將來要做國王的人,你需要天使為你服務,你也需要魔鬼為你服務。」
又一年過去了,現在王子喜歡思索比較艱深的問題。所以有一天,他就問他的父王說:「那我既然又要用魔鬼來服務我,又要用天使服務我;那我自己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國王回答他說:「你既不是天使,又不是魔鬼,你是神。」
王子感覺到很疑惑,再反問他的父親說:「我怎麼會是神呢?」
國王這時候的聲音,變得更加慈祥、更加溫柔了,他說:「孩子,我能說的我都說了,其餘的願上天啓示你。」聽完這個故事,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哦?
如果你以前曾經讀過,王鼎鈞先生的《人生三書》的話,我想對於這樣的文字風格,你應該感覺到很熟悉。那我想對於新生代的朋友,比較年輕的你來說,可能你聽到這個,就會覺得有一點點時代感。
但是呢,我想最重要的關鍵是,這一個故事或者一本書,能夠帶給我們的啓示,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個故事哦,會讓我們想到有一些人,他很氣急敗壞的說「禍害遺千年」,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總覺得是上天對他不公平。
總是那些做盡狗屁倒灶的事情,卻活得比自己好。於是呢,非常理想化的人格,加上憤世嫉俗的心情,就充斥了有這樣的想法的朋友的心中。
可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要成大功、立大業的人。比如說你要當一個國王,你是不能完全固守道德規範,可是你也不能夠完全違反道德規範。
如果你完全違反道德規範,就算你能夠得到短期的成功,最後你仍然要承受不可避免的失敗。所以對一個國王來說,他需要的是什麼?
他需要的可能是道德,跟不道德的途徑、方法、思想要相互運用。其實有很多文章,或書籍都告訴我們,那些所謂的偉人是怎麼成功的。
偉人必須要大功大信,大仁大勇,可是這些書裡面又說,偉人在成功立業的過程當中,他用了很多權術、權謀,甚至於是一些不太道德的手段。
不知道你小時候,在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你會不會有一點矛盾的感覺,感覺到很疑惑?
可是事實上,呼應到你剛剛聽完的這個故事,其實任何偉人,或者是任何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他都是坐著天使跟魔鬼並駕齊驅的馬車。他既需要天使,也需要魔鬼。
所以,就像是你看到很多激烈的運動競賽,比如說像足球或籃球。從來沒有一個球隊,能夠在完全沒有人犯規的狀況底下,贏得比賽。可是更不會有一個球隊,在過程當中完全違反規則,卻也贏得了比賽。
那麼當你的心中,認為「犯規就一定是錯的」的時候,可能你就被自己限制住。其實「犯規的本身」,或「犯規的應用」,它也是比賽的一部分。
就像是我曾經聽過,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他說:「什麼叫做成熟?成熟就是在你心中,能夠容納極端不同的兩個想法;卻又能夠運作良好。」
所以談到這裡,當你面對到生命,或者是面對到你的真實世界的時候;你能不能同時接受,在生命的可能性裡,會有最好的狀況,但也會有最差的狀況?
或者是,你能不能先有一個心理準備,叫做你生命裡面的相遇,一定會遇到最好的人,也會遇到最糟糕、最壞的人。
甚至於你反觀自我,你能不能接受在你的生命裡、在你的靈魂裡、在你的心裡,會有那最良善的部分,可是也會有那最邪惡、最不堪的部分?
所以,我想隨著人生的前進跟歷練的厚實,很多事情,我們或許要追求的不是終極的答案。因為任何的答案它都是理想化的,它都沒有回歸到真實的人生。
而真實的人生,就是天使跟魔鬼都同時並存。甚至於我們都需要有天使,跟魔鬼的存在。當你能夠理解這些,當你能夠弄懂這些,當你能夠坦然的接受這些,恭喜你,你成熟了。
而生命的無限可能,就會開展在你的眼前。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都可以跟你一起學習跟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憤世嫉俗人格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經常憤世嫉俗的人今天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自己付出很多卻還得不到認同肯定,看到別人好像不需做那麼多就可得到,內心不平橫不甘心,而且無助灰心,當然憤世疾俗,久之就會反社會人格。這樣的人 ... ... <看更多>
憤世嫉俗人格 在 【吳淡如】賴佩霞轉念的力量放過自己讓愛發生!憤世嫉俗的人 ... 的推薦與評價

... 的是轉念的練習,透過練習,猶豫的A型 人格 也可以變的果決, 憤世嫉俗 的人也可以重建人際關係,擁有幸福家庭,那麼究竟我們該如何開始練習轉念呢? ... <看更多>
憤世嫉俗人格 在 Re: [煩惱]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個性? - 看板hum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先感謝妳的發文~
看到標題我想到的是心理學上的反社會人格,提供妳兩個連結參考:
1.反社會人格異常-維基百科
https://tinyurl.com/3ar9c8
2.[轉錄][情報] 反社會人格違常-9 Way to be Myself
https://blog.9way.org/?p=546
別擔心,這不是說妳不正常(要斷定也輪不到我來說XDD)
分類只是讓我們分析參考,況且每個人的生長過程和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
下文我把妳的文字打散(不好意思),以便我以我的架構回應:
有些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
※ 引述《BoAyu (加油)》之銘言:
年齡:我現在23歲
情境(規則):
: 我習慣和每個人都維持友善但不深入的連結
: (我的個性算開朗外向有禮貌 也有些喜感)
: 就算我也曾苦惱我沒有姐妹淘的友誼
: 但我想別人總會覺得跟我再怎麼熟都還是會有無形的牆吧...
妳說出了妳的待人規則,這可能是在妳國中之後形成,
妳常有的想法可能是覺得她們想改變妳或從妳這得到好處而不是想了解妳。
但是我也要說
"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則之一是互惠(公平)"
至於無形的牆是一定會有的,除非妳交往的人是自己,
但牆的厚度是可以調整的。
若是妳對自我的規則堅持,對社會規則的不諒解(我也是這樣的人),
也許妳可以唸唸社會學。
(推薦-高夫曼有本書叫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不過我沒看過"||)
姐妹淘的友誼需要有相互依賴的感覺,但妳少有情感依附的經驗。
天性(個性):
: 愈來愈長大漸漸的發現我是個很憤世嫉俗的人...XD
因為妳不願意接受人性自私的一面,
要活在現實社會的感覺讓妳覺得很不輕鬆。
記憶-過去:
: 我不曉得這跟我國中畢業就到外地去唸書有沒有關
有關吧,妳都提出來了,
這可能代表妳對"獨立"有深刻的感受,如果形成了妳看待社會的價值觀,
或許是"利益"、"現實"、"無助"
總之,國中時期的經驗應該有滿大影響。
(妳沒提到家庭)
記憶-現在:
: 我對人群的態度是有些:"如果我不要完全敞開自己的內心 就不會受到背叛的痛苦"
: 好處是: 我完全不會被騙 說真的也不大會吃虧
: 愈來愈長大 我發現我愈來愈無法敞開自己的內心
妳該反其道而行囉..
在自己容許的範圍內做最大的開展,
也要學習接受被背叛的痛苦或者感受到被信任的喜悅,
但妳或許要先接受一個概念
"人,能傷害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覺得所謂心理上的痛苦來自於對於期望不被滿足的執著,
不願承認期望破滅,不願接受事實已發生無法逆轉。
: 也許多少會覺得大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 為了自己好就好
: 變成我現在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 所以內心像是憤怒的青年一般XD 常常會在心裡批判別人
: 或是可以很清楚道出別人做出黑暗行為的想法...
: 也可以說我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orz
這邊很有趣,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外乎是指,
自私利己、利益現實、有目的的
當思維是以目的導向的邏輯思考時,自然容易發現其目的,
但同樣的妳對自己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表現在妳的人際關係上了,
沒有貶抑的意思,但人性的自私是無法擺脫的。
記憶-未來:
: 我知道這樣不好
: 當我看到比我年紀大 卻比我單純 寧願去相信人性美好那一面的人
: 我都會感到羨慕...
真誠、利他主義,美好那一面是存在的吧
那人也有可能比較複雜,而去相信(恩..不用相信吧..本來就有..看有沒有遇到..)
利他主義可能是情境下的規則或基因導致的(合作以求生/繁衍),
有一個生物學家把利他主義分成「隱誨的」和「由衷的」
隱誨的利他主義是出於利己的利他(大多的利他應該是這種,同情心我放這邊),
由衷的就是出於利他的利他(這不是人的"天性",這與社會化和學習有關)
: 我深信我這種個性再不改
: 等到我愈來愈老一定會愈來愈黑暗
如果很表面的分,
人性的黑暗即為想得到,人性的美好即為願意付出,
這和個性無關,這和經驗、想法有關,
妳可以多做隱誨的利他主義者(互助),
我想大多願意付出者,不是因為自身已滿足就是出於補償心理。
: 而且對心理也不好 長期下來憤世嫉俗的個性也會影響我的生理
: 請問我要怎麼改進呢??
: (也許就是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我發現自己愈來愈沒有慈悲心 也比較沒有付出的心
: )
我滿怕我說一說,妳對慈悲心也會感到黑暗= =
善惡皆為人定,成全為善,破壞為惡。
不用自己改變想法,但妳要說出來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憤世嫉俗還好,悶著可能會內傷。
他人屬性:
: 還有我發現我對我的男朋友要求很高 也很容易挑剔對方
: 對方跟不上我的腳步 或是常在我面前出糗 能力比我差
: 就算一開始是我喜歡對方的 過沒多久我也會覺得對方很沒用 進而厭惡對方然後提分手
: 而且我發現交往前我可以喜歡對方很久
: 在一起過後不超過一兩個月吧 我就會覺得自己膩了 不曉得當初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對方
: 而且那種喜歡和厭惡的程度很極端...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差勁orz 但我無法克制
與其說妳是喜歡,不如說妳的情感是一種崇拜的情感,
當在一起後男友的光環褪去,妳發現他只是個凡人不是能夠救贖妳的人,
難免會感到失望。
要怎麼能讓妳體會或發現互賴的情感呢?
我推測這樣的情感關係是由先天基因(生理的吸引力、物質條件的給予)
以及後天記憶(相信將是好的)組成。
建立在人要和"某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安全的信念之上(坦誠),
所以妳要想想妳怕什麼,而"某人"是可以消除妳怕的因素的人(脆弱)。
至於交往要回到兩人關係良好的社交規則中。
行為呈現:
: 我發現我很有直覺能看得出別人所有的意向
: 尤其別人想做壞事 或是 虛偽的心態 在我眼裡一看就能馬上看穿(有時只是裝傻不想戳
: 破)
: 詐騙電話 要人買手機假裝是那個電信的人 都可以馬上被我識破...
: 我也是個很難推銷的人 因為我清楚所有前來搭訕的人的意向
: 但我有時會覺得很悲哀 因為我會和別人畫了無形的界線...
妳可以學習戳破以外的互動方式
建議:
: 請板友給我一些意見 謝謝各位喔~~~^^
最後要談的是同理心的學習
同理心是可以訓練(有人自然習得)的、同情心是經由比較而來的
雖然兩者都和情緒有關,但不是同義詞。
同理心包括了所有的情緒經驗,同情心則是哀傷憐憫(也可能有嫌棄卑劣的想法)
同理心可以用記的、有想像力最好
就是能夠了解人在什麼情境(可透過互動及觀察)會有什麼情緒的能力,
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與別人的對應並符合,知道感受卻不陷入情緒之中,
易感與情感豐富的人學起來更容易,如果是沒血沒眼淚的人,
或許可以藉由擁抱來引發情緒
(我的假說,抱多了不抱會有失落感,注意!此為不可逆之過程)
不客氣~~~^^
--
宗教的基礎是同情心或信念 社會正義的基礎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基礎是同情心
同情心的基礎是情緒 情緒的基礎是痛苦(悲傷)、害怕(生氣)與快樂(輕鬆)
痛苦(非指痛覺)的基礎是轉移注意力(不想面對的已知)
害怕的基礎是求生(面對未知與失去控制) 快樂(非指快感)的基礎是安定(尋求確定)
情緒有認知引發和感覺引發
by ku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7.12
... <看更多>